第一篇
任何事情都有苦与乐,读书也是一样.做为一名中学生,最能体会到读书中的酸甜苦辣.归纳成一句话,读书是苦尽甘来.
在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下许多中学生都得不到自由,每天都被压在巨大的学习大山下,还不断地遭受失败和挫折.他们都认为读书好苦.的确,当同学们在学习中遭受失败又没有自由,心里确实很难受啊!在我进入初3的时候,面临着中考.老师,家长都很为我们担心,因此把学习时间安排得又紧又满.同学们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.有时候我多想出去玩一玩,可桌上还有一大堆的作业等着我.哎~~读书真的苦啊.
读书是苦,可苦过之后便是乐.这种乐是要自己慢慢去品味.那是一种激动,高兴,自豪~~当你站在领奖台上,捧着奖状,你高兴;当你拿着第1名的考试卷子,上面是自己的名字,你自豪~~这一切一切的快乐都是苦过才得来的,它并不短暂,而是永远得成为自己的骄傲.我也常体会到读书的快乐.比如上学期,我努力背历史,政治,花了许多休息时间,最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,期末这两科都取得了优异成绩.这就是先苦后甜啊!
读书有苦也有乐,它的乐总是大于苦.一时的苦能换来一世的快乐,这是很值得的.所以,我们一定要读好书,享受它的快乐.
第二篇
谈到读书,我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古时“负箧曳履,行深山巨谷中,穷冬烈风,大雪深数尺,足肤皲裂而不知”的苦读,范进中举时的疯癫,抑或当今学生繁重的课本和沉重的考学负担。归根结底,读书就只有一个字——苦。
其实,读书并不苦,但功利的读书便会让人感到痛苦,就像牛被套上了枷锁,每走一步都显得沉重而艰难。
记得陶渊明曾说:“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这般潇洒地读书,别有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闲情雅致。毋庸置疑,那是在享受读书之乐。
乐,乃苦的升华,然而乐,似乎也是遥不可及的。就像只有贝多芬才能在苦难中谱写出圣洁的《欢乐颂》一样,只有小部分人的心灵才能与书产生共鸣。
一些人将读书作为一项正儿八经的事,只是机械地阅读它,而不去思考;或者听从一些学者专家的“读书指南”后,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,或者读什么样的书才有价值……我觉得这种做法践踏了读书的自由精神。而自由精神恰恰能引导我们在无尽的知识海洋里探索、遨游。在别的方面或许有常规的惯例可循,唯有读书绝不能受常规和惯例的约束。自由精神,乃读书的第一层乐趣。
有些人读书往往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,这就等于给这本书判了死刑。反之,倘若你能用心与作者交谈,那么,你便会从那隐晦的字里行间,从那些难以觉察的细微迹象中,听到一个清晰的声音,这是作者试图传达给你的精神和思想。如此沟通,你便与作者成为了朋友,享受到读书的第二层境界所赋予的乐趣。如果你敞开心扉与作者促膝长谈,当你与作者产生共鸣时,你便被引向了读书的第三层境界——忘我。
读书的苦与乐,全关乎于你的心态。你若愁眉苦脸地读书,那你一定会感到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;你若淡定从容,平心静气地读书,甚至书中的故事已经深深打动了你的心,你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书的境界中,不用说,你一定享受到了读书的全部乐趣。